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:電纜行業產能過剩逾50% 產品結構失衡問題突出
更新日期:2021-04-06 瀏覽次數:
《中國制造業:景氣2017》系列報道之高端訪談
“近十年的盲目投資導致全行業產能過剩超過50%,中國的這些設備、材料用在全球市場都夠了。”蔣錫培透露。不過,過剩的僅僅是部分產品,粗放式生產導致的結構失衡問題仍較為突出,即普通電線電纜產品供過于求,而高端產品供不應求。
從宜興高鐵站到遠東大道,幾乎要穿越大半個城區。
這個江南小城,以紫砂壺原產地聞名于世,但第一大支柱產業卻是電線電纜制造。目前,全市已有電線電纜生產企業193家,算上銅材加工、電纜料生產、電纜制造設備等上游行業,相關企業達400余家。
遠東控股集團旗下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600869.SH,下稱“智慧能源”)全資子公司遠東電纜有限公司、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、遠東復合技術有限公司便是這些企業的一員。2016年,三家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9.86億元、52.51億元、7.08億元,凈利潤5246.28萬元、2508.89萬元、1759.99萬元。
從成立至今,遠東控股集團經歷了5次改制,完成了民營、集體、股份制、混合所有制再到民營企業的轉變,營業收入從開始的百萬元飛躍至百億元,集團也從原先的電線電纜制造商轉型為“主業+投資”的綜合性平臺。
這里所指的主業,不僅是電線電纜,還包括智慧能源系統,業務涵蓋能源項目的規劃設計、產品制造、工程實施、運維監測等,覆蓋了能源系統的全生命周期。
在轉型過程中,不少制造業企業通過并購投資拓展業務,或橫向發展,或多元跨界,而遠東控股集團則是兩者“一起抓”。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獨家專訪中,遠東控股集團創始人、董事局主席、黨委書記蔣錫培透露了一個“不大不小”的目標:到2020年,集團資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,年營業收入超過1350億元(其中智慧能源1000億元),年凈利潤超過60億元(其中智慧能源50億元)。
產能嚴重過剩
蔣錫培是最早進入電纜領域的從業者之一。1988年,他便在宜興開設了一家電線電纜經銷部。
1990年,在范道鄉新建開發區,蔣錫培帶領28位朋友籌集了180萬元資金,征了3畝地,創辦了“范道電工塑料廠”,業務由單一銷售電纜轉變為生產電纜。
成立當年,公司就實現銷售收入462萬元,第二年達到1800多萬元。1992年改制為鄉辦企業后,銷售收入又突破了5000萬元。2010年,電線電纜產業實現整體上市,“遠東電纜”也成為國內線纜行業規模最大的滬市A股上市公司。
遠東趕上了國內電線電纜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。從工業銷售收入看,2004~2013年,電線電纜行業產值逐年高速上漲(受金融危機影響,2009年例外),尤其是2011年,我國電線電纜銷售規模超過美國,躍居全球第一。
2012年起,國內電線電纜的銷售增速開始下降,由原先的30%下降至10%左右,行業由高速增長期進入相對成熟期。然而,產品結構不合理、盈利水平較低等問題卻沒有實質改變。
談及今年的市場前景,蔣錫培主動提起了西安奧凱電纜事件。“從來沒有哪件事讓電纜行業如此受關注。問題出現后,產品質量開始真正受到重視,具有品質保證的企業有望贏得更大市場。”
長期以來,我國電線電纜產品以招投標方式采購,造成行業低價中標成風,集中度偏低,也導致不少企業為了節約成本,造出很多質量不過關的產品。“產品質量一直是電纜行業的痛點。去工廠檢查,90%以上合格;流通環節檢查,60%以上合格;但到施工現場去檢查,合格率不到10%。”蔣錫培直言。
蔣錫培表示,要避免西安電纜問題再現,既要改進招投標低價競爭的模式,又要強化現場監管力度,保證來樣和到貨驗收,實行齊查共管。
另一方面,蔣錫培也指出,盡管電線電纜是全國機械工業領域排名第二的產業,市場規模巨大,但整個行業產能嚴重過剩。“近十年的盲目投資導致全行業產能過剩超過50%,中國的這些設備、材料用在全球市場都夠了。”
不過,過剩的僅僅是部分產品,粗放式生產導致的結構失衡問題仍較為突出,即普通電線電纜產品供過于求,而高端產品供不應求。
盡管如此,蔣錫培仍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。他認為,通過創新技術和管理,未來5-10年,中國有望從電線電纜的制造大國發展成為制造強國。
“電纜行業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仍是提質增效及創新突破。現在行業普遍質量不高,效益也不好,有很多高端的裝備和原輔材料還要依賴進口。但是相比于十年前,我們已經有部分原輔材料可以自己提供了,說明行業在慢慢進步。”
文章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